“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创新实践:从“靠政府”变成“靠大家”

辽宁日报 2017-07-30 19:58: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一个面临转折的城市该靠什么来完成转型的重任?一个面临转型的社会该拿什么来实现角色的转换?沈阳市以一场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战略行动——“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来有力作答。

一个面临转折的城市该靠什么来完成转型的重任?

一个面临转型的社会该拿什么来实现角色的转换?

沈阳市以一场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战略行动——“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来有力作答。

答案应该这样注释:

这是一场涵盖沈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涉及全面小康、深化改革、依法治市、党的建设方方面面的新时期的“人民战争”;

这更是一次沈阳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社会治理,探索社会转型,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时代的共同实践。

以共同意志探索社会转型

历史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沈阳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沈阳的发展却面临着很多困难。作为老工业基地,由于受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以及各种遗留问题的干扰,沈阳要一手抓振兴发展,一手抓解决矛盾,城市的许多工作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城市的社会关系、结构及社会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人都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治理管理出现了多元化、碎片化的情况,一些地方出现了人员失控、管理失控、社区失能,计划时期形成的“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基层管理又不能及时创新,与时俱进,使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越积越多,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和阻碍。

有困难就要想办法,有阻碍就要找出路。

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借鉴广东云浮、福建厦门“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成功实践,沈阳市的决策层很快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城市发展、加速社会转型的战略之举:

把社区作为基本治理单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市治理体系,探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6年11月5日,沈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通过在全市开展“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积极探索社会转型。

2017年2月14日,沈阳市召开全市动员部署大会,“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全面开启。

用共同行动创新社会治理

“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沈阳市是把它上升到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优化党的执政之基的强身工程、从民生到民心的升级工程、凝神聚力全面振兴的提神工程这样的战略高度来强力推进的。

为此,沈阳设定了这样的行动程序:按照“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育精神为根本,紧紧围绕百姓身边的实事,房前屋后的小事,通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到2020年,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沈阳特点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纵向到底,将党的领导和政府服务贯穿到底,不仅是要实现社区党组织全覆盖,通过党建贯通网、纵横网把每个党员都联在线上,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核心,还要让政府的服务走进社区,让社区有资源、有平台、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沈阳市行动领导小组和缔造办成立后,建立起综合、指导、项目、宣传、督考工作体系,各地区也迅速成立相应架构,遴选54个不同类型的社区村屯作为试点。54个社区全部成立“大党委”,把驻区单位和企业商户都纳入进来,主要单位的领导担任党委委员,兼职委员由原来的142名增加至450人,网格党支部由原来的239个增至405个。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区服务等方面的“1+8”配套文件,有效推动简政放权,促进资源力量下沉。在减负上,沈阳市把各种登记由274项减少到22项,盖章证明由81项减少到22项,评比检查由21项减少到10项。在放权上,沈阳市对照厦门92项下沉社区的便民服务事项,梳理出112项服务事项下放到各地区。各地区也纷纷创新举措、积极探索,把便民服务事项直接下放到社区,服务就在家门口,办事就在社区里。例如,以前要到市里办理的老年优待证下放到社区后,从5个工作日变成即办即取。

横向到边,把每个居民纳入到1个或多个社会组织中,同时充分调动社会组织自觉对接参与缔造行动。让社区居委会、网格长、楼栋单元长联通居民一条线,将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体业户自愿者全部纳入管理网络,织成社会一张网,实现“人人都在组织中,个个参与搞共建”。目前,全市共建立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53个,试点社区社会组织达786个,增加了353个,参与社会组织的群众达到3.6万人。

协商共治,让政府治理与群众自治在社区有效结合,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沈阳市组织全方位、立体式、多频率的集中宣传,行动开展一个月就发放意见调查表17.6万份,征求意见6.7万余条。把居民的难点作为共同缔造的重点,百姓房前屋后身边事、烦心事,改什么、建什么、怎么建,都由社区居民议事会大家来定,召开协商会937场,征集缔造项目303个。截至目前,试点社区居民义务投劳1.18万工时,认领项目570个、绿地11.6万平方米、文体设施1048处,比共同缔造行动开展前增长了近16倍。

靠共同精神诠释缔造真谛

居民的难点就是共同缔造的重点;百姓的难题,就是共同缔造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引导不主导,参与不干预,一切都让群众说话,让百姓做主,共同缔造让政府与百姓的关系在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中升华了新的内涵。

沈河区红巾社区是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在共同缔造行动中,他们从居民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入手,通过党支部的22项日常活动,成立了由居民建议、居民组成的百花苑、便民综合体、平安E门等7个项目组,将居民关注的挡风挡光、噪音扰民和园区改造等问题都体现在实施方案中,使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规划员。在这些项目建设中,社区居民、志愿服务团队等共同参与,募集共同缔造资金190万元,5000余人次参与。而围绕这些项目,群众又自发组建了养护队、维修队、资金审核组、质量监督组等15个专业团队,群众不仅是联络员,更是管理和监督员。

看着小区里百花苑的繁花似锦,劳模大集的丰富便利,平安E门守护的安全楼道,80多岁的金秀英老人不住地感叹:“这个共同缔造太好了,太得百姓心了,很多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解决了。”

皇姑区牡丹社区同样也是30多年的老旧小区,房屋老、设施旧,没有物业管理,治安问题常见。从今年3月份开始,居民们不仅拆除了自家房前屋后多年的违章建筑,还开始建言献策积极动手美化园区,建什么,怎么建,都由居民自己说了算。82岁的居民熊福林,自从参加了社区的园艺小组后,经常帮助周边居民进行花卉种植指导,小组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近百人。眼瞅着原来破旧的小区如今整洁干净,绿意葱茏,无论是动员全家参与共同缔造的八十多岁的张瑞琴老人,还是同样80高龄的自觉认领社区绿地、当起日常维护好管家的曲伟堂老人,都纷纷表示:共同缔造把我们的家变成了花园,儿女给买再好的房子我们也不搬了。

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

5月9日,沈北新区黄家街道腰长河村村民聚集在村民张宝文家,他们在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书上按下手印后,全体村民在中心广场拍了一张全村人的“全家福”。礼炮齐鸣,“关东印象·锡伯故里”项目正式启动。从这一天开始,腰长河村将被打造成锡伯族特色村寨,村民变股东,旧瓦房将换成联排别墅,村民收入将成倍增长。

腰长河村是中国两大锡伯族聚集地之一,村民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业,中青年大多进城务工居住,留村的多是老弱村民,收入水平一直低于全区的平均线。作为排名前列批共同缔造试点地区,村里首先从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入手。为了让村民们开眼界、有想法,特色村寨项目带头人苏振宇领着村里30多名村民去陕西袁家村取经,还带领村干部到厦门院前社学习,组织全体村民都参与项目的谋划和决策,让村民成为项目的经营者、管理者和直接受益者,走上了一条村企共建锡伯族特色村寨增收致富的合作共赢之路。

随着特色村寨建设的推进,腰长河村的发展也吸引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重回家乡。23岁的费岐峰一直在海南做旅游餐饮,特色村寨项目让他看到了家乡的美好未来,他毅然回到村里,和几个股东一起经营特色农家菜。费岐峰等一批年轻人的回归,不仅壮大了特色村寨的建设力量,也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红巾社区的“百花苑”到溪林社区的“幸福路”,从牡丹社区的“幸福广场”到腰长河村的“特色村寨”……这绝不仅仅只是一条路的延伸、一座园的装点;

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从“靠政府”变成“靠大家”,这也绝不仅仅只是说明了群众和政府关系的改变。

实际上,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是一种新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是由此而凝聚传递的共同力量和共同精神,这一切正在汇聚成强大的振兴合力深深地改变着沈阳。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