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多了“文化味”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城市更新需要因地制宜,沈阳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努力挖掘每个小区的“文化味”,让其拥有自己的特色。8月2日,记者走访了今年施工的三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发现一些老旧小区正在华丽转身。
挖掘历史
突出小区文化
万寿小区因东北侧天后宫为清代南洋商民求财祠庙取义“万”,因南侧白塔小学内崇寿寺旧址取义“寿”,故得名“万寿小区”。改造后小区里每栋楼的楼牌、单元牌和户牌都有“万寿”标识。
万寿小区位于大东区大北街道白塔社区,东到太平桥巷,西至小北街,南到白塔路,北至天后宫路,共有18栋住宅楼、1387户,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
记者采访当天,万寿小区的居民们正在就“两邻”文化墙和特色路灯座椅的问题进行探讨。
在此生活了30年的居民吴长福激动地说:“我觉得小区这次改造,最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了我们小区厚重的历史文化——万寿文化!”
虽然万寿小区的改造工程还在施工,但记者注意到,该小区特有的万寿大门已经成型。大东区房产局小区办赵琛介绍说:“结合万寿小区历史文化,针对小区居民37.92%的老龄化比重,以小区改造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为引领、以历史文脉挖掘为灵魂、以适老养老场所和设施为主导,改造万寿小区。除了新建万寿大门,还建设了有万寿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屋、律动广场、象棋主题广场、‘两邻’文化墙、特色路灯座椅等。”
地域文化
打造民族风情
在今年改造过程中,特别注重结合西塔街和西塔小区的历史文化,打造了该小区独特的朝鲜族文化。
在今年其他老旧小区改造中,也把文化提升作为改造的重要内容。
西塔地区(西塔街)有着120多年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民族风情。西塔小区是该地段的标志性小区,但因年代久远,该小区原有的沿街建筑杂乱、风格不统一。此次改造特别注重解决这一问题。
80岁的马丙志对自家小区改造工作十分满意。他说:“整个设计过程邀请了我们居民全程参与和决策,根据我们的意愿量身定制方案,打造了带有民族气息的入口大门、入口新中式屏风景观。”
文化传承
建设精神家园
应昌小区改造以国家昌盛为设计主题,以适老养老场所和设施为主导,修建应昌大门、主题广场、“两邻”文化墙等,建设精神家园。
8月2日上午,记者在铁西区兴华街道应昌小区看到,这里的改造也在努力增加历史文化元素。据介绍,应昌街因元代塞北古城得名应昌,历史悠久,人丁兴旺。小区南面的应昌小学是一所与新中国同龄的小学,原为东北机械局职工子弟小学,传承着新中国工业建设者的优良品质与传统。
“为了表达对老一辈劳动者的歌颂和礼赞,凸显现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结合应昌小区历史文化,进行了此次改造。”负责应昌小区改造的设计单位华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看到,应昌小区的散体楼如今不仅围合成小区,还根据小区的原有条件,在每两栋楼中间修建了大门,并设置了挡车杆、道闸等。
来源:沈阳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