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018年极有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搜狐焦点 2018-05-15 14:33:1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龙湖·天宸原著铁西二环臻稀土地之上,敬献低密墅境御品,执掌城西价值最前沿,敬待城市精英!

钱和人,是经济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钱和人流向哪里,哪里就会兴旺发达。上海、香港、深圳,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四十年里迅速崛起,就是因为借着“因缘际会”,成功汇聚了钱和人。

2017年,中国的人流向哪里,过去一段时间媒体多有分析。一般认为,深圳、广州、杭州、武汉等中心城市,是较大的赢家。

其实人口流动是很难统计的,官方一般10年搞一次人口普查,5年搞一次抽样调查。除了逢10之年、逢5之年,常住人口都是靠估算(只有户籍人口是准确的),再加上政绩考核(人均指标,控制人口的要求),因此数据往往失真。

但资金的统计,历来是准确的。因为负责统计的是央行系统,他们跟地方政府没有从属关系,金融数据也不被列入主要政绩考核指标(金融GDP除外),所以至少“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以下简称“资金总量”)这个数据是真实的。

今天上午,我用半天时间整理了25个城市、1个省截至2018年3月末的“资金总量”,以及跟去年3月的同比变动情况,来研究过去一年中国内地的钱,正在向哪里集中。(数据来自各地统计局、央行网站)

或者说,哪些城市正成为吸引资金的大赢家。

主要城市20183月资金总量(单位:万亿人民币)

表格里“从北京到东莞”这23个城市,就是内地“资金总量”较大的23个城市,大家可以先仔细看一下表格。

保定被列入观察,是因为雄安新区正在保定建设,而且时间达到了一年;廊坊被列入观察,是因为另外一个“千年大计”——北京副中心通州,以及北京新机场靠着廊坊。

从上面表格我们可以看出:

1、北京仍然遥遥先进,上海跟北京的差距似乎有拉大的态势。为什么上海拥有全国绝大多数金融要素市场,在资金总量上仍然干不过北京?原因很简单,北京是首都,是决策中心;其次,北京拥有中国一半的独角兽企业,也是创新中心。北京是“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通吃型城市,其中科技中心的地位,已经堪称高级。

从2017年京沪人口变动情况,无论是“小学生招生人数”、“小学在校生人数”、“幼儿园招生人数”、“幼儿园在园人数”,还是居民用水用电情况,都证明北京人口仍然在快速增长,而上海的确人口增长缓慢。

所以,未来北京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少有的“超一流城市”。最后有媒体搞排行说上海超过了北京,只能证明他们的草率和无知。

至于深圳、广州、杭州跟北京的差距,从数据上也一览无余,不用多说什么了。

2、在四大一线城市里,深圳资金增长速度是较快的,跟广州的差距已经达到2万亿,这几乎是郑州、西安的资金水平,或者相当于整个吉林省。这说明深圳在去年GDP超越广州之后,两地资金总量的差距还在拉大。

3、杭州显然在发力,资金总量达到了3.8万亿,在“3万亿俱乐部”里是增长最强劲的。由此可以证明我的一个论断:科技中心、新经济中心未来比金融中心更重要。当然,较好是成为“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通吃型城市。

4、除了杭州过去一年汇聚的资金增长超过了10%,长沙、东莞、沈阳也超过了10%,武汉和南京增长也非常好。至于郑州、西安、合肥在争夺人口上成绩也很大,此前资金增长也很好,但在最近一年他们放慢了脚步。

所以,最近一年资金的较大赢家是:沈阳、长沙、杭州、东莞;此外,武汉、南京、佛山、深圳等城市也不错。

东莞为什么能成为资金赢家?深圳产业的不断转移,是较大的原因。想想看,华为然逆袭,估计很多人没有想到。其实之前就有征兆,沈阳在2010年到2016年小学生人终端业务整体都迁过去了,将带来多少资金。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是少有有“实质性资源外溢能力”的城市,香港都已经不是了(人民币汇率高估是重要因素)。广州足够大,自己的资源还不够用呢。所以在大湾区,一个城市要想获得增量,较好的办法是“占深圳的便宜”。广州重点发展南沙、实现城市南下,搞广深科技走廊,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沈阳突数增长了8%,是东北地区少有有显著人口增长的城市。沈阳是陆路交通枢纽,沈阳的人口资金大幅增长,印证了此前我率先提出的“路权复兴”。沈阳极有可能在今年,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那么,随着沈阳城市价值的攀升,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知人群留在这里

哪里才是他们的置业优选呢?铁西,作为沈阳千亿“富人区”,高端圈层汇聚,集合万千城市资源、名校学府,势必引得各大城市高端人群争相抢驻!而龙湖·天宸原著铁西二环臻稀土地之上,敬献低密墅境御品,执掌城西价值最前沿,目前,首付60万,内城别墅,敬待城市精英!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