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社区建设促进条例》预计2022年10月出台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聚焦“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今年以来,全市采取“6+4+N”项目化模式,以458个标杆、示范、试点社区为样板,推进“两邻”社区建设。
推进《沈阳市社区建设促进条例》出台
针对沈阳市基层治理缺乏法治保障的现实情况,市“两邻”办按照市委要求,全力推进启动城乡社区层面立法工作。年初以来,组织东北大学等专家学者起草形成了《沈阳市社区建设促进条例(草案)》,3月18日,分别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官网、沈阳市民政局官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预计10月底前正式出台。
根据《草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场所(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按照建筑面积每百户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此外,明确提出,禁止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为规避主体责任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已扩至200个
家住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的孟桂珍、洪长安老两口已年过九旬,儿女也到了古稀之年,洗澡是老两口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较大难题。“得益于高龄老人可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政策,孟阿姨老两口每月可以预约专业机构上门助浴6小时。”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党委书记王丽娟告诉记者,上门养老服务是沈阳“品质养老”民生品牌打造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今年,沈阳市积极打造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等民生品牌。其中,在品质养老方面,沈阳市在200个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累计审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5774人,提供上门服务10578小时,试点工作获得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专题报道。
此外,推行“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过程负责”的服务模式,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办理要件精减比例达到50.9%,全市955个城市社区累计办理民政、医保等7个领域的73项服务事项148.9万件次,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5%。
全市679个散体楼合围园区全部完成封闭
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散体住宅楼“无人管、无法管、管不好”的问题,市“两邻”办积极协调市房产局,制定了《关于做好散体住宅楼封闭改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做好调查摸底、迅速开展封闭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封闭工程标准、加强监督考核等5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截至5月15日,全市679个散体楼合围园区全部完成封闭,1471个无物业小区全部落实管理主体,取得了清零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结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市散体楼无人管的历史,全市6588个小区将迎来全面进入规范化物业服务管理的崭新时代。
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346学时培训
今年,沈阳市还完善了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及时补充社区工作力量。为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夯实基层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两邻”办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社区工作者的若干举措》和《关于向社区派驻排名前列书记、副书记(挂职)的工作方案》,5月13日经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市“两邻”办正在按照常委会议要求,推进两个文件落实。开展2022年社区工作者招录工作,分两批共招录4000人,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力量。
为了打造“两邻”基层治理干部培训、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对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及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力量等开展培训,7月13日,沈阳市两邻学院揭牌仪式暨“两邻”基层治理排名前列期培训班在沈阳大学举办。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教授作“两邻”基层治理排名前列期专题培训。根据培训计划,年底前,沈阳市两邻学院拟开展16个班次共346学时培训课程,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现全覆盖培训。
955个社区统一悬挂“两邻”标识
此外,着眼于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要求,为了把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体现在城市内路牌指引、蓝牌地址、楼栋总平面图等各类标识牌上,市“两邻”办设立城市地名标牌推进小组,由市民政局主管领导任组长,交通局、自然资源局、房产局、城建局等12家相关单位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并制定12项成员单位职责清单。到今年12月底前,推动街路牌、楼门牌设置科学有序、规范标准,居民区内部地名标志指示清晰、指引准确,为居民提供标准、规范、便捷的地名导向服务。
此外,经过评审、网上投票、市“两邻”委审议,最终确定了沈阳市“两邻”标识。目前,已经在全市1527个村、955个社区统一悬挂“两邻”标识,群众的知晓率明显提升,“两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沈阳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